三伏天,骄阳似火,生产鏖战正酣,能源错峰保供进入“尖峰时刻”。方大达钢动力厂闻令而动,紧扣“降本增效”主旋律,以精细化管理为笔、技术创新为墨,在保安全、稳运行的考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压空系统“增气不增耗”、雨水回收“变废为宝”、煤气调配“零放散”、日均上网电量创历史纪录,多战场同步发力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
压空系统跑出“高效曲线”
面对持续高温带来的用气激增,空压站第一时间吹响“攻坚号角”。运行团队把工艺节点“掰开揉碎”,定时排放各级冷凝水,让压缩空气“轻装上阵”,有效提升输出量的同时,电耗反降;瞄准管网末端压力“0.74MPa”红线,科学上调排气压力设定值至0.02MPa,以“小步快跑”实现系统稳压。
循环水系统同步“搭把手”——精准控制补水量、优化水质水温,为机组高效运行再上一道保险。数据最有说服力:日均供气量24万立方米,而用电负荷仅增加1.2万度;对比额外启动一台1800kW机组,单日可节电2.4万度。“多供气、少用电”,成为高温保供季里最硬核的“动力答案”。
水资源循环“变废为宝”
雨水曾是负担,如今却成“甘霖”。7月,水处理中心抢抓季节性机遇,对全厂雨水回收点位“拉网式”排查、取样、化验,联动生产单位源头控污,确保每一滴雨水“干净入仓”。据统计,月内高效回收雨水35万立方米,产出同等水质的新水直供用户,一举节约新水成本约55万元。
“以前排掉的,现在变成效益。”水处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,这场“化雨为金”的实践,不仅为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再添生动注脚,更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环保效益、社会效益的“三赢”。
煤气实现“零放散”
煤气储配站依托三大煤气柜实时监控系统,24小时紧盯柜容“脉搏”。通过与发电车间建立“分钟级”信息共享机制,动态调整输送策略。高炉煤气、焦炉煤气、转炉煤气“各就其位”,既避免了“胀柜”放散,又保障了下游机组“吃得饱、用得好”。7月,煤气综合利用率再创新高,转炉煤气放散率持续为零,把“每一立方煤气都变成光和热”,为工序降本增效再添关键砝码。
日均上网电量476万度
7月酷暑,动力厂发电战线以“精耕细作”迎战高温。生产调度24小时在线,动态对接炼铁、炼钢冶炼节奏,提前预判煤气波动,减少滞后损失;精细调节鼓引风量、阀门开度与给水泵频率,降低厂自用电量;同步跟踪蒸汽参数,及时升降负荷,提升机组效率。调度与电调“无缝”联动,精准锁定外送窗口,日均上网电量476万度刷新历史纪录,为迎峰保供再添“动力引擎”。
从空压站的参数优化、水处理中心的资源循环到日均上网电量的提升等点滴突破,动力厂用一套“组合拳”证明,降本增效不是口号,而是体系化、精细化的系统工程。高温酷暑季,动力人用汗水与智慧,稳稳托举起全厂生产的“生命线”,更在全年目标任务的征程上,刻下了坚实而闪光的脚印。
通讯员:何涛 袁彬